*以下内容节选自《青岛日报》
青岛日报2024年10月25日版面
“新质生产力的蔚蓝动力”平行论坛现场。 邢志峰 摄
▲与会嘉宾围绕“蓝色粮仓”议题展开圆桌讨论。邢志峰 摄
“蓝色粮仓和蓝色药库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保证人类的健康。”10月24日,在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现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杜冠华这样说道。
当日,以“新质生产力的蔚蓝动力”为主题的平行论坛举办。现场,150多位来自全球各地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齐聚青岛。其间,包括杜冠华在内的多位专家,聚焦夯实“蓝色粮仓”、打造“蓝色药库”,通过主旨发言、主题报告、圆桌讨论等形式深入沟通交流。
从良种选育到水产加工,人类向“蓝色粮仓”要食物的路径愈发清晰;从前沿突破到临床应用,人类从“蓝色药库”谋求健康福祉的脚步更加轻快。在这个过程中,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蓬勃兴盛,日益呈现出高值化、绿色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特点。
迈向产业链高端
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海洋中寻求的高值发展“靶点”,是在南极储量可达10亿吨的磷虾。逢时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高以成介绍,在这座人类最大的蛋白质储存库中“掘金”,逢时科技按照药食同源的思路,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对南极磷虾“吃干抹净”。
“除了生产海洋磷脂含量达56%的南极磷虾油产品,我们还深耕抗衰、美白、护肤等赛道,兼顾医药和制剂等方向,持续挖掘新功效,打造高值新产品。”高以成说。就在不久前,逢时科技在全国率先发布了行业首款有助于维持血脂健康水平及增强免疫力的双功能磷虾油产品,填补了行业空白,也进一步提升了磷虾油产品的附加值。
产学研深度融合
无论是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还是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的壮大,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而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过程,就是前沿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
从企业视角来看,当它们提出需求并将其传递给高校、院所专家时,若能得到“定制”的成果和技术服务,无疑是其提速发展的关窍。
高以成介绍,逢时科技有三分之一的核心技术来自产学研合作。通过与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特种食品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创建科研共同体,逢时科技与海洋领域头部院所、高校携手,持续深攻南极磷虾超前研发技术制高点。目前,逢时科技的产品已经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举办期间,青岛大咖云集,共谋海洋经济发展新风向。在一言一语的沟通中,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澎湃着蔚蓝色的动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