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选来源:证券时报
近年来,随着对海洋生物研究的深入,深藏在海洋深处的生物密码不断被破解。
作为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的战略要地,青岛加快推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培育出南极磷虾油、海藻制品等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
“目前,青岛海洋生物医药成果不断,全球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新药BG136进入临床二期,细胞培养技术、基因测序、DNA合成等技术实现国内领先,‘蓝色药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在日前举办的东亚海洋博览会上,青岛市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小磷虾撬动大产业
“生活在南极洲的南极磷虾,由于富集营养物质,具备了向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方向开发的潜力,能够满足当下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以成向记者介绍,南极磷虾富含海洋磷脂型Omega-3,被誉为“天然血管清道夫”,同时南极磷虾还含有易于人体吸收的胆碱、虾青素等营养素。
目前,我国对南极磷虾生物资源的开发实现了“全资源利用”,从最初的冻磷虾产品,到制作磷虾油产品,再到使用脱脂磷虾粉进一步生产蛋白肽等高附加值产品,并推进研发将磷虾资源用于原料药、药用辅料和高端制剂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据博观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进口保健食品市场规模将突破4300亿元,磷虾油作为细分品类表现突出,除了作为保健品外,其在海洋生物医药方面的价值也不断被发掘,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高以成告诉记者,从2009年中国首次开展南极磷虾探捕,到2013年磷虾油被列为国家新食品原料,再到如今中国企业主导全球磷虾油市场,短短十余年,一条全新的南极磷虾产业链在中国加速成行。
逢时科技的发展也顺应着这一产业的变迁。据悉,公司磷虾油产品连续两年销售额第一。与此同时,逢时科技还将产业链延伸向海洋生物医药开发等高附加值领域。
“磷虾磷脂具有穿透血脑屏障,实现药物靶向递送的独特优势,药用辅料市场前景广阔。”逢时科技医药研发总监邓学鹏向记者表示,目前逢时科技在南极磷虾药用开发方面布局了多烯磷脂酰胆碱原料及制剂、磷虾磷脂辅料、磷脂修饰药物、多肽药物等方面。日前,逢时科技与挪威阿克海洋生物共同启动降血脂药物CaPre战略合作,基于海外的临床基础,联合推进Ⅲ期临床试验,加速逢时降血脂药物的上市进程。同时,联合中国药科大学发布了南极磷虾多肽在抗肿瘤、抗衰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向海问药”热潮涌动
南极磷虾油、海藻生物产业的爆发,是中国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升温的缩影。近年来,国家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药物研发、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化等方面接连出台扶持政策,为这个新兴产业铺设了”高速公路”。
据记者了解,目前,青岛聚集了众多海洋药物研究资源和力量,海洋生物医药研发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一批重点链主企业在相关领域投资布局,加大力度投入科研推进成果转化。今年以来,东诚药业、蔚蓝生物、国信制药、月明海藻、逢时科技、海利尔等一批重点企业在海洋药物研发上持续取得突破。
“目前,青岛海洋生物医药成果不断,全球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新药BG136进入临床二期,细胞大规模培养、基因测序、DNA合成等技术实现国内领先,‘蓝色药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日前,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据介绍,近年来,青岛重点打造“1+4”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架构,建立覆盖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上游发现—中试开发—产业转化”全链条、全流程的运行模式,并实施研发平台搭建、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引育、打造专业园区等重点任务,进一步完善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协同推动“蓝色药库”重大成果聚集开发和批量产出。目前,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突破4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