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鱼油低纯度与高脂肪的问题
目前,市面上鱼油Omega-3脂肪酸纯度参差不齐,多在30%~70%,有的纯度低至26%。低纯度的Omega-3脂肪酸鱼油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等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成分。这些成分进入人体后,会和具有改善作用的EPA和DHA等Omega-3有效成分争夺代谢酶,影响其正常代谢,进而效果。
从这个层面来说,过多摄入低纯度鱼油,其作用有限。中华医学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出,在血脂异常控制治疗中,只有omega-3的纯度大于85%的高纯深海鱼油才有功效。
据调查,鱼油中的脂肪量高达到80%。同时,又因其吸收率较低,过多服用鱼油,就相当于摄入了过量的脂肪,加重肝脏代谢负担。由于鱼油的消费对象多为中老年人,这部分人群肝的吸收及排毒功能比较差。鱼油在降低血脂时其代谢产物要经过肝脏代谢,从而加重了肝脏的负担,导致老年人的肝脏更易受损。因此,近年来科学家建议中老年人在服用鱼油的同时需要服食卵磷脂。
2. 鱼油高胆固醇有害健康
鱼油中的DHA有降胆固醇的作用,但是鱼油是动物油,含有胆固醇。美国农业部国家营养数据库的数据表明∶100g天然鳕鱼油中含有570mg的胆固醇,鱼油的膳食摄入量每天是1~2g,相当于每天摄入了6~12mg的胆固醇;鲑鱼油中的胆固醇含量稍微低一些,100g鲑鱼中含有485mg的胆固醇,相当于每天摄入了5~10mg的胆固醇。胆固醇(人体每天从饮食中摄入的胆固醇)的推荐摄入量通常低于300mg,而鱼油提供的胆固醇含量就占了1.6%~3.6%。
鱼油中的Omega-3脂肪酸为甘油三酯型,吸收率仅为60%左右,而磷虾油中的则为磷脂型Omega-3脂肪酸,吸收率可达98%,人体更容易吸收利用。
3.鱼油颗粒大、腥味重、重金属污染备受诟病
磷虾油易溶于水,在水中形成同质化的稳定悬浮液,进入胃中分散快,不会反流,没有回腥味。磷虾油可以比鱼油做的胶囊更小,只有鱼油的三分之一,效果却比三粒鱼油更强,更易吞咽。
另外,鱼油很容易被氧化而变质,如果保存不当,经常会出现产品没过保质期就已经变质的情况,这时会出现"海鲜腥味",食用氧化后的油脂,也很容易引起人体的损害,包括血管内膜的损伤、损害肝功能等。长期服用还会出现嗳气,口臭,胃灼热,恶心,稀便,皮疹和流鼻血等问题。
鱼油最让人担心的是重金属污染的问题。由于鱼油是从深海的鱼提炼的,而这类鱼有一个问题是会富集汞等重金属,因此鱼油就有汞超标的危险,如果是误吃了汞超标的鱼油,对自己的健康十分不利。